大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癸酉科状元,乃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氏宋准。
(相关资料图)
宋准出生于一个官员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朝廷命官。虽说其长辈的官职都不高,但宋准官三代的身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青少年时代,宋准便以有才而闻名乡里,写得一手好文章。中状元那一年,宋准三十有六。
主持癸酉科考试的主考官,是大臣李昉。十名进士和二十八名诸科录取名单确定之后,赵匡胤将这些人全部召集到讲武殿面试谈话,也就是进行通常所说的殿试。在面试过程中,赵匡胤感到其中两个考生很没内涵,又不淡定,在回答问题时张口结舌、惊慌失措。于是便很不高兴。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这两位仁兄,被当场取消了录取资格。
在这两个人当中,有一个姓武的考生,恰好又是主考官李昉的老乡。赵匡胤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就更生气了。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个名叫徐士廉的落榜考生,又跑到中央政府机关大堂击鼓鸣冤兼维权,状告主考官李昉办事不公,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打压优秀考生,照顾录取自己的各方面关系。一时之间,动静闹得很大。
事情报到赵匡胤那里之后,他把大臣卢多逊找来了解情况。卢多逊反映说,关于本科考试,他也听到了不少负面议论,社会影响很不好。赵匡胤一听,觉得这事非同小可。于是便指示有关部门,从落榜考生中选出成绩较好的一百九十六人,再加上原定录取的三十六人,统一召集到讲武殿,由他亲自主持进行复试。
复试的结果是,有一百二十七人被确定重新录取(含诸科)。原定录取的三十六人中,又有十人被淘汰。新录取的进士中,包括那个为自己大胆维权的徐士廉。这样一来,本科考试有弊的说法,便基本坐实了。新录取名单一公布,舆论为之大哗。对此负有主要责任的主考官李昉,自然要被予以问责,受到了降级的处理。其他相关官员,也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处分。本次科举弊案,进一步促成了殿试制度的确立。如果说,殿试制度始于上届壬申科,那么就是正式确立于本届癸酉科。赵匡胤一介武夫出身,能干出这么有文化的事情来,真是不简单。
对于宋准的考试排位,众人倒是跟李昉的看法比较一致。复试时,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宋准,谈吐得体、出口成章,表现出了不凡的学识才华,让赵匡胤龙心大悦。他觉得,状元就该让宋准这样的人来当。不仅如此,他还特批一大笔经费(制钱二十万),让宋准筹办庆祝仪式和宴会,让这位新科状元好不风光。
中了状元之后,宋准先是在中央政机关做了一段文字史志工作,并作为外交使节出访过契丹。后来,又做过梓州通判、太平州知州、河北转运使等。在地方上历练了一些年之后,因为身体有病,宋准奉调回京,做过几回科举考官,最后担任了金部郎中。
据史料记载,宋准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官员,所到之处颇有政绩建树,官声不错。但具体的施政事例,笔者却难以列举,因为史料的记载就是这样笼而统之。
宋准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官员,遇事敢于仗义执言,颇有包拯包龙图之风骨。为官期间,宰相赵普指责大臣卢多逊勾结藩王,图谋不轨,卢多逊因此而被流放。大臣李穆因为跟卢多逊是同榜进士同学,也受到了牵连,受到了降级的不公正处理。当时,朝中无人敢替李穆说话。图谋不轨,是皇帝最为忌讳的罪名,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宋准站了出来。他极力称赞李穆的人品操守,认为他是一个勤奋敬业的好官,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忠厚长者,绝对干不出图谋不轨这样的事情来。至于同榜进士,也不能跟死党划等号。在他的坚持之下,宋太宗赵光义改变了初衷,下令将李穆官复原职。无赖皇帝赵光义,也并不总是不讲理。宋准以自己的言行,受到了同僚的尊重和朝野的好评。在官场上,以宋准这种方式积累的人脉资源,日后很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宋准有个本家侄子,名叫宋庠(亦名宋郊)。宋庠是科举史上著名的“大小宋”中的“大宋”,后来也高中状元。他的弟弟“小宋”宋祁,是北宋年间的著名才子,跟哥哥同科进士及第。宋庠后来成为大宋的一代名臣,宋家也因此而发达,成了宋代名门望族。关于宋氏兄弟的事迹,笔者后面还会有专门交代。
五十一岁那年,宋准因病逝世。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只为政府工作了十五六年。他的去世,令时人颇为惋惜不已。大家认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宋准也许能创造出一番更为不凡的业绩来。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 : 央媒观豫丨博物馆奇妙夜!河南博物院首次夜间开放受追捧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