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递!北京PM2.5十年降幅近七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2023-06-27 14:37:49 来源:金台资讯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李博)6月26日,北京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办秘书处处长张峰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带来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张峰说,北京市出台实施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排污许可制、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性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意见》等六大方面、18项改革措施,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从2013年89.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2年30微克/立方米,取得了十年降幅66.5%的成绩,创造了世界超大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北京奇迹”。

北京市坚持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开发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我们以土地、森林、水等资源为重点,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摸清了自然资源‘家底’”。202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落实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市域面积27.5%的生态保护红线和14.1%的城镇开发边界,完整构建了北京市“三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推动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北京市建立健全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张峰说:“我们坚持节约优先,实行能源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对能源,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引导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三五”以来,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对水资源,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管理,出台实施《北京市节水条例》《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16个区创建成节水型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对耕地,修订《北京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建立居民用水、用气、用电阶梯价格机制,实现非居民用水、用气、用电区域差别价格政策“全覆盖”,用价格杠杆推动资源节约。

北京市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对企业,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包括完善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体系,依法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管理,以及加强企业环保责任制度建设,开展污染深度治理,主动加入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行列。对政府,做到防控风险“保底线”,规范市场激发企业活力、信用建设推动诚信经营“双引导”,依法监管“管得住”、财金政策“可持续”、区域协同“抓共治”。

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四级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发挥了治水、护林、管田作用。为解决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重复交叉等问题,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制订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全市自然保护地达到79个。”张峰表示。

北京市还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损害赔偿和价值实现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2015年起探索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随着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补偿金从2015年9.7亿元大幅下降至2022年1114万元,实现了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在75%以上、连续三年无劣Ⅴ类水体,经济政策撬动作用显著。2021年出台《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2022年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改革,实现了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并重、激励与约束协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完善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办理了251件损害赔偿案件,索赔资金超过3.11亿元。按照“生态有价”原则,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布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推动生态涵养区试行GEP分区核算,让守护绿水青山的市民吃好“生态饭”。

北京市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深化“两区”建设绿色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发展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超35亿元,建成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管理系统,并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北京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落户城市副中心,北京永定延怀绿色产业基金落地延庆。

上一篇 : 高考志愿填报相关 App 会员费不菲,AI 填报不靠谱 每日观点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