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雨辰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复合集流体产业趋势正在逐步得到验证。
【资料图】
6月29日晚间,万顺新材(300057.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万顺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超薄铜膜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多次送样下游客户,复合铜箔产品经客户测试验证,于近日获得了客户首张复合铜箔产品订单。
万顺新材表示,复合铜箔首张订单标志着公司在复合集流体领域的技术突破,拓宽了公司新能源材料产品结构,对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6月30日,万顺新材董秘黄薇告诉时代财经:“对于公司而言,首张订单相较于体量,意义更为重要。”与此同时,她也表示,该订单目前暂不会对公司本年度业绩产生影响。
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万顺新材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铝加工、纸包装材料和功能性薄膜三大业务。主要产品有铝箔、铝板带、涂碳箔、转移纸、复合纸、高阻隔膜、导电膜、节能膜、车衣膜、纳米炫光膜等。
复合集流体是一种将不同材料层叠在一起形成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通常使用的正极集流体是铝箔,负极集流体是铜箔。在动力电池领域,复合集流体的应用可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从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黄薇表示,复合铜箔相较于传统铜箔而言,一方面更加轻量化,另一方面安全性会提高。“有了这层膜作为载体,电池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地提升。”
在6月9日的机构调研中,万顺新材表示,公司拥有多套磁控溅射设备、电子束镀膜设备、水镀设备,可满足一定量的生产需求。
据黄薇介绍,万顺新材的复合铜箔产品从开始给第一家客户送样,到最终获得首单,共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后续如果有更多的客户能够走入产业化,公司的订单体量也会随之扩大。
华安证券分析师马远方表示,对万顺新材而言,自正极铝箔放量之后,复合铜箔收获首张订单,标志着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迈入战略性产业节点,将进一步拓宽公司新能源材料产品结构,下一节点,关注公司复合铜箔商业化持续开展。对行业而言,从工艺及性能提升,到商业化持续开拓值得重点关注。
产业链迎来新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是复合集流体的量产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万顺新材外,包括双星新材(002585.SZ)、中一科技(301150.SZ)、胜利精密(002426.SZ)、宝明科技(002992.SZ)、英联股份(002846.SZ)、璞泰来(603659.SH)、隆扬电子(301389.SZ)、东尼电子(603595.SH)等十余家企业均有规划复合铜箔生产项目。
南京证券研报观点认为,铜箔需求端在目前新能源车和储能高景气下将继续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虽然单车用铜箔量将有所下降,但量增逻辑不改。
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5月,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4%和12.6%,同比分别增长53%和60.2%,市场占有率达到30.1%。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市场占有率达到27.7%。
南京证券预计,2022年-2025年,铜箔需求将从48.5万吨提升至102.5万吨,复合增速28%。
对于复合集流体产业链整体发展现状及趋势,江苏瀚叶铜铝箔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李华清表示:“万事俱备,只欠应用。”但是,李华清又向时代财经补充道:“这一欠,可能是一步,也可能是十万八千里。”
谈及复合集流体应用普及的阻碍点,李华清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下游整车厂,“汽车选材是有流程和规范的,复合集流体能否上车,先要得到车厂的认可。”李华清提出,希望汽车厂商就该问题予以回应。
黄薇也表示,对于复合集流体的应用,当前下游客户都还在进行尝试,后期发展仍需看其市场渗透率,再做相关判断。
2023年第一季度,万顺新材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59%,实现归母净利润-0.0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8.98%。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6月30日,万顺新材上涨6.33%,报收8.40元/股,当前总市值约76.43亿元。
上一篇 : 环球热消息:网吧服务器cpu_网吧服务器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