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细雨润无声,秋来意正浓。8月12日,坐落在明代沧州州衙遗址的新华美术馆,在霏霏细雨中迎来了“贾乾初衙署主题书法作品展”,展出的52件书法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秋的深思与诗意。上午八时半,开幕式现场大咖云集,嘉宾们济济一堂,来自天津、山东、江苏等地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以及我市文化艺术界人士共谈书艺,感受贾乾初博士衙署主题书法艺术带来的创作魅力。
近两年,贾乾初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职转任艺术学院的书法教职,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书法美学。这次展览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创作,是在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行政管理思想研究的过程中,读到大量衙署官员的文集、奏折、批牍等史料,与古人对话之余,想到衙署主题正好与沧州州衙遗址补山楼相得益彰,于是由沧州市文联、新华区政府、沧州市书协、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大学书法研究院主办,沧州市儒学文化传播学会、百替运输有限公司协办,沧州新华美术馆承办了此次展览。心思微,魄力大,贾乾初在衙署文化与书法方面做的研究和实践,在全国来说是个首例。展出的书法作品面目多样、别开生面,对联、中堂、斗方、手札、扇面,浑厚沉雄的魏碑,潇洒清逸的行书,行云流水的草书,工稳宁静的楷书,多角度展示了贾乾初书法创作的深厚功力,清晰地表达了他书法艺术的文化立场,也体现出殷殷的故乡情。
贾乾初的书法根植传统,守正创新,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他上世纪70年代生于沧县,内在温厚敦稳,外在直率豪放。他不仅书法精妙,诗词、古琴、绘画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学者型书法家。青年时代负笈津门,由沧州皮鞋厂的制鞋工一步步走进985大学当了教授,他的博士学位是法学,博士后研究的是政治学,后来又走上了思想史的学习与研究之路,如今又回到钟情的书法专业。他迷恋书法近40年,学书法理论、文学、美学、哲学,形成他今日对于书法的研究、思考与践行。贾乾初的书法受津门高昭业、赵伯光二位先生影响最深,庄重浑厚的《勤礼碑》、笔势雄健的《张猛龙碑》、端雅中和的《圣教序》,这些都是他临写3年以上的碑帖,以及《十三行》《灵飞经》,文征明、王宠的小楷,祝枝山、傅山、徐青藤的大草,宋克的章草,王稚登的行草……他的书法由魏晋入,融合了唐宋书风,碑帖结合,晋唐法度之外,疏秀萧远,有着颇为明确的观念主导,却又分明显现出骨子里透露出的明人洒脱筋脉,更多超然世外的清雅和人性的凸显,而绝非浅层次的笔墨尝试。
贾乾初的书法有着抱朴守一、中和雅正之气。贾乾初的博士后导师葛荃教授一语道破贾乾初的书法理想:“如果说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那么它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字成为书法,因为其中蕴含着人文精神、道义理念和审美情趣。没有这些内容,那叫写字不叫书法。”而贾乾初深厚扎实的旧学功底,成就了他书写的意义,艺术之美深入肌理,于挥洒中见情性。传统书学最为重视“品”和“气”,贾乾初的自然书写,其“雅”的气质根植于学问的滋养,而书法中不自然流露出的传统文化气息,也使他由对书法的痴爱过渡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的研究上,涵泳出一种谦谦君子士气。守住自己的品,对于书法与做人皆如此,那些承载了他无数个日夜的字里行间,求其雅格是一方面,渺渺然无极更是追逐的另一种新境界,耽于其间,历久弥深,钟爱不已。
贾乾初书写着古代廉政之风,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对于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有着独特的时代风貌。这是一个将政治文化与书法艺术紧密结合的展览,以衙署为主题,一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强势覆盖性与弥散性,另一方面又展示了书法艺术在传统政治文化构建和传播方面的独特功能。以衙署为主题的书写内容包括衙署的匾额、对联,以及衙署官员的批牍、日记、诗文等,从一个侧面显现出政治价值、政治态度、行政原则、政治情感等传统政治文化内容。贾乾初挖掘出衙署主题背后那些文化的因素,魏碑所书“清慎勤”“公生明 廉生威”,顿生浩然之气,彰显古代官德。“当官期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物”“至此地当知国法,入我门莫昧良心”“春雨无私,进门先拜清风二字;青筠有节,出衙再留正气一身”……这些衙署对联,能让观者感受到贾乾初书法的笔画坚浑、体势奇稳、章法变贯。他写出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悲悯,写出了“司牧爱民”的宽博,写出了“准情酌理”的神会,写出了“奉职循理”的法度。其中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廉政思想,有《居官必览》的劝诫,有《学治臆说》的洞察,有对普世大众的教谕,湖广督署、南阳府衙、河南内乡县衙匾额和对联等内容,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之道,深刻而内省,今日仍值得推广和传扬。这次展览通过对署衙文化的展示,也从另一个侧面宣扬了明代沧州州衙遗址修葺一新的新华美术馆,展现了我市深厚的文化传承。
经夏复历秋,近乡情更怯。贾乾初离开沧州就职山东大学十七载,山东威海和河北沧州之间,维系着贾乾初的亲情和友情,他为两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已过知天命之年,贾乾初说自己的书法艺术生命在70岁后人书俱老时才是最理想的书写状态。此心安处是吾乡,经过近20年的不懈求索,昔日的沧州英才,归来依旧少年心。
杨蕊
上一篇 : 智通港股早知道|住建部直属机构召集多家房企及中介开会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继续飙升
下一篇 : 最后一页